关于“一长制”

但是我们还是有主观主义的,比如中央批转过一个地区的一长制经验,当时就是不清楚。现在清楚了,不如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制相结合好,团结全党关系很大,我们这次会议应该是一个团结的大会。

对《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的批语

(一九六○年三月二十二日)

上海局,各协作区委员会,各省委、市委、自治区党委,中央一级各部委、各党组:

鞍山市委这个报告很好,使人越看越高兴,不觉得文字长,再长一点也愿意看,因为这个报告所提出来的问题有事实,有道理,很吸引人。鞍钢是全国第一个最大的企业,职工十多万,过去他们认为这个企业是现代化的了,用不着再有所谓技术革命,更反对大搞群众运动,反对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方针,反对政治挂帅,只信任少数人冷冷清清的去干,许多人主张一长制,反对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他们认为“马钢宪法”(苏联一个大钢厂的一套权威性的办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是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以前的情形,这是第一阶段。一九五九年为第二阶段,人们开始想问题,开始相信群众运动,开始怀疑一长制,开始怀疑“马钢宪法”。一九五九年七月庐山会议时期,中央收到他们的一个好报告,主张大跃进,主张反右倾,鼓干劲,并且提出了一个可以实行的高指标。中央看了这个报告极为高兴,曾经将此报告批发各同志看,各同志立即用电话发给各省、市、区,帮助了当时批判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现在(一九六○年三月)的这个报告,更加进步,不是“马钢宪法”那一套,而是创造了一个“鞍钢宪法”。“鞍钢宪法”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这是第三个阶段。现在把这个报告转发你们,并请你们转发所属大企业和中等企业,转发一切大中城市的市委,当然也可以转发地委和城市,并且当作一个学习文件,让干部学习一遍,启发他们的脑筋,想一想自己的事情,在一九六○年一个整年内,有领导地,一环接一环、一浪接一浪地实行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城乡经济技术革命运动。

1 个赞

人民出版社第2版(1984年10月—1990年12月)。
《列宁全集》38卷的前言

列宁在谈到经济问题时再次强调,为了迅速恢复国民经济,需要建立铁的纪律,需要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统一意志,需要加强一长制。
关于一长制问题,在俄共(布)第九次代表大会之前,布尔什维克党内已经进行了热烈的争论。列宁在全俄国民经济委员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指出,由于俄国从战争转向和平经济建设,科学管理问题就提了出来,需要用一长制来取代集体管理制,因为一长制最能保证最合理地利用人力,最能保证对工作进行实际的检查,而集体管理制即使搞得好也要浪费大量人力,不能保证大工业所要求的工作速度和工作的精确程度。列宁在全俄水运工人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批驳了那种认为集体管理是工人管理,个人管理不是工人管理的错误看法,指出一切问题的解决应当服从生产的利益。工人在革命后单靠专政、暴力、强制是坚持不下去的,唯有掌握了文明的、技术先进的、进步的资本主义的全部经验,使用一切有这种经验的人,才能坚持得住。但是,列宁的主张遭到了以季·弗·萨普龙诺夫、恩·奥新斯基等为代表的“民主集中派”以及李可夫、托姆斯基等人的坚决反对。列宁在俄共(布)第九次代表大会上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要用一长制取代集体管理制的问题。他在批驳了反对派提出的一长制同苏维埃民主制相抵触的错误论点之后,明确指出,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不是由管理生产的原则,而是由所有制的形式来决定的。苏维埃政权的国家政治制度是民主制,但这并不意味着生产管理上不要权威,不要责任制。一长制只是组织和领导生产的一种具体管理制度。列宁说:“苏维埃社会主义民主制同个人管理和独裁毫不抵触,阶级的意志有时是由独裁者来实现的,他一个人有时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而且一个人行事往往是更为必要的。”(见本卷第302页)
列宁还尖锐地指出,在关于集体管理制的议论中,往往充斥着一种最无知的情绪,即反对专家的情绪。他在俄共(布)第九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关于经济建设问题的发言以及《在全俄医疗卫生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在全俄水运工人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针对党内反对派反对起用内行、专家的主张,反复强调学习资产阶级的文化知识和管理经验、起用资产阶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专家的重要性。他认为,要建设社会主义,要管理就要懂行,就要精通生产,就要懂得现代水平的生产技术,就要受过一定的科学教育。管理水平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只能在实践中逐步学会。在工人阶级的管理人才还没有培养出来,战争又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更需要向资产阶级学习,珍视每一个专家,把他们看作技术和文化的唯一财富。与此同时,要努力从工人和农民中培养出能够担任组织者和管理者的各种人才。列宁说,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后,第一,要通过改变同所有制的关系和实行新宪法来掌握和保持政权,巩固政权;第二,要向先前那个阶级学习,要起用旧阶级的管理人员;第三,必须增加本阶级出身的管理人员,开办学校,在全国范围内培养工作干部。

列宁同志说,他只是大致地谈一下最近他接触较多的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组织管理的问题,即关于集体管理制和一长制的问题[51]。人们在争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往往对这个问题作抽象的论断,以此证明集体管理制优于一长制。但这却使我们远远离开了目前的实际任务。这种论断会使我们退回到我们已经结束了的苏维埃政权初建阶段。现在该是采取更切实的办法的时候了。

Comrade Lenin said that he would only touch lightly on those questions which he had had lately to deal with most. One of them was the organisation of administration the question of corporate management or one-man management.98 In the controversies on this subject the question had been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abstract reasoning in which the superiority of corporate management over individual management was argued. But this led very far away from the practical tasks of the moment. Such arguments vent back to an early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viet system, a stage that had already passed. It was time to put the matter on a more business-like footing.

通过一长制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是正确的,至于究竟由谁来充当这种管理人员,由专家来充当还是由工人来充当,就要看我们有多少旧管理人员和新管理人员。

It is true that management is the job of the individual administrator; but who exactly that administrator will be—an expert or a worker—will depend on how many administrators we have of the old and the new type.

三十四、关于工会和一长制

452页上说到工会的使命时,不讲工会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不讲如何加强政治教育。.只偏重讲福利。

全文提到“依据一长制原则管理生产”。一切资本主义国家企业都是实行一长制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原则应当同资本主义企业有根本的区别.我们所实行的在党委领导下厂长负责制就使我们同资本主义企业的管理制度严格地区别开来。

  1. Unions and the Single Leadership System

On page 452 when speaking of the mission of trade unions, the text does not say that the primary task of the unions is to develop production; it does not discuss ways to strengthen political education; it merely overemphasizes welfare.

Throughout, the text speaks of “managing production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the single-leader system.” All enterprises in capitalist countries put this principle into effect. There should be a basic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principles governing management of socialist and capitalist enterprises. We in China have been able to distinguish our methods strictly from capitalist management by putting into effect factory leader responsibili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party.

因此,要使企业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在所有制问题上使名义和实际统一起来,就必须使企业的领导权既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同时又为广大劳动群众所掌握。领导权掌握在广大劳动群众手里,是指广大劳动群众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 真正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加企业的领导和管理,突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这种旧的社会分工的界限,抓大事,管路线,掌方向,按照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改造企业。广大群众这种领导企业的权利,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的体现。不能认为, 劳动群众对社会主义企业没有领导权,只有在某些人领导下的工作权、受教育权、休息权等等。掌握企业的领导权,这是劳动群众的根本权利;没有这个权利,其他权利也就没有保障。企业的领导权既要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里,还要掌握在广大劳动群众手里,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所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来看,社会主义企业的领导权如果不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广大劳动群众手里,而是实行修正主义的“一长制”,就会造成劳动群众实际上同生产资料分离。邓小平鼓吹什么“‘一长制’是好的,它并没有妨碍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这完全是资产阶级压迫工人的语言。在“一长制” 条件下,劳动群众被迫听命于“一长”,被“一长”当作单纯的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就丧失了根本的权利,最终必然受到资产阶级“一长”的剥削和压迫。恩格斯指出:“个人管理工业的必然后果就是私有制”。邓小平步苏修的后尘,拼命鼓吹修正主义的“一长制”,就是为了把社会主义公有制蜕变为资本主义的私有制。

1 个赞